层层加码|日本伊人色|精品国产系列|天天在线综合网|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品

托普云農農業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

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模式

農業知識欄目圖

農業百科

休閑農業(休閑農業的概念)

文章來源:本站 人氣:546 分布時間:2022-9-8 15:03:09 S M L

休閑農業拓寬了農業功能,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民收入,因為其利用農業自然資源、景觀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設計加入農業生產、農戶生活、傳統民俗慶典等環節,將農村體驗、生態消費與觀光旅游相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一、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具體就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可融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是一種關聯性、綜合性和帶動性很強的產業。



二、休閑農業的模式有哪些

1、田園農業旅游模式

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旅游吸引物,開發農業游、林果游、花卉游、漁業游、牧業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游活動,滿足游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


2、民俗風情旅游模式

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旅游活動,增加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


3、農家樂旅游模式

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游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游活動。


4、村落鄉鎮旅游模式

以古村鎮宅院建筑和新農村格局為旅游吸引物,開發觀光旅游。


5、休閑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游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游活動。


7、回歸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景觀、奇異的山水、綠色森林、靜蕩的湖水、發展觀山、賞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動,讓游客感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



三、休閑農業發展趨勢

1、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代的重要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統籌城鄉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園。


2、農業多產化

城市居民休閑形成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采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在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水果消費、家畜消費、飲食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的同時,將第三產業引入農村。


3、農村景區化

鄉村風采成為旅游的底蘊,以景觀概念建設農村,以旅游理念經營農業,以人才觀念培養農民,將鄉村裝飾成旅游度假腹地。鄉村民居成為觀光體驗產品,鄉村民居結合當地資源和文化特色,形成產業型、環保型、生態型、文化型、現代型的發展構想。


4、農民多業化

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讓農民以旅游為主業,種植為副業,農民的身份可以從務農轉變為農商并舉,農民可以獨立經營,也可以形成私營企業,吸引農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


5、資源產品化

將農村生產、生活資料轉化為具有觀光、體驗、休閑價值的旅游產品,并在一定區域內差異化發展,具體有田園農業旅游、民俗風情旅游、農家樂旅游、村鄉鎮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



四、休閑農業條件

1.生態宜人的自然環境

中國很多城市居民都在鄉村生活過,他們對鄉村優美、宜人、寧靜的自然環境有著深厚的感情。面對城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污染,更加懷念純美的鄉村生活,渴望返璞歸真,享受鄉村生活的恬靜與愜意。


2.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化

我國有著悠久深厚的農業文化和農耕文明。先進的農業文化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成為他們童年的珍貴記憶。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化能夠喚起許多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們的回憶,對他們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3.四通八達的旅游交通

大部分人印象中,鄉村地區落后偏僻,交通閉塞,一方面向往鄉村休閑生活,一方面又擔心交通閉塞,出行不便。因此,四通八達的旅游交通是吸引游客的有力保障。


4.完善便捷的配套設施

發展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要關聯到眾多行業和部門。現代都市人生活壓力普遍較大,外出旅游度假尤其注重便捷和享受。完善便捷的配套設施是他們選擇休閑農業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參考因素。


備案號:浙ICP備09083614號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1409號

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
服務熱線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0571-86056609
微信客服
微信聯系我們

掃一掃
聯系微信客服

返回頂部